11月29日 晴
欲速不达
习惯了慢慢地上课,也习惯了在课堂上练字,完成大作业本。可是,不知不觉的,进度又慢了。眼见得平行的班级今天已经组织了第5单元小练习了,心里不免急起来。匆匆忙忙完成课堂作业本,匆匆忙忙组织单元听写。晚上,面对着高高的一大叠作业本,只觉得头大了起来。等改完听写本和作业本,心里的悔意又深了一层——教育是慢的艺术,急不得啊!
可是,我又不得不放弃我的坚持。要是再慢慢地上,恐怕时间会来不及的。现在是11月底,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,剩下3个单元。按照一般的进程,需要6个星期左右的时间。掐指一算,复习的时间所剩无几……
不过,我还是愿意在晚上的时间批改好作业。这样,白天就可以有足够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订正和思考。我想,为微小的美好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。这是因为,教育基于真善美,直抵人的心灵,我的教育直接面对每一个正在生长中的生命。
有时候,坐在教室里,看着孩子们或是做作业,或是看书。目之所及,是每一个人,一个又一个的人。我常常把目光长久地落在某一个孩子身上,我发现在自己的目光中,常常洋溢着父亲或是母亲式的忧虑和悲情。课堂上,孩子一个微小的成功也会让我心生涟漪,以至于情难自制——我知道,我期待的就是每一个孩子幸福、充实的童年生活;我期待的课堂是充盈着淡淡的、自然流淌的人性的美的课堂。
其实,焦虑并不可怕,这是我们体验世界的一种方式,可怕的是人失去耐心,缺乏最基本的修养;更可怕的是不自知,自我陶醉……有时候,这一切才是教育更为具体、尖锐的问题,但是它往往被各种任务、指标、困难遮蔽了。
所以,我研究教育,常常做的事是倾听、观察、记录和描述。我觉得,研究教育其实就像“回家”,回到课堂,回到学生身边,回到细致、持久的省悟之中。
评论